《旗山‧天后宮》
旗山天后宮建於嘉慶二十二年西元1817 年,距今約 195年歷史
是旗山區的主廟,旗山人稱為「媽祖廟」,亦是旗山開莊的市集、信仰、精神等活動中心
是凝聚社區意識與聚落發展的樞紐研究台灣各聚落之文史工作
常以各地之主廟探考
天后宮主要結構為二殿二廂,坐西朝東,屬於閩南傳統廟宇風貌
二殿,即前殿與正殿,兩殿之間隔以天井,左右有過廊,廊邊築以高牆與廂房相隔
以了解其形成與發展,目前列為市定三級古蹟
廟貌為富麗宏偉莊嚴的閩南廟宇傳統風貌,色彩裝飾瑰麗繁複,廟內石雕樸實簡雅
石材、雕飾物雅緻絢爛緊密,木材也是唐山福杉
匾額古董瑰寶更是不勝枚舉
旗山天后宮供奉的天上聖母媽祖,是由中國大陸來到台灣最古老的五尺八吋軟身媽祖金身
相傳已經有上百年歷史,極為珍貴
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末期推行皇民化政策,天后宮諸神都被強制收集焚毀
媽祖金身在善男信女全力保護下
依然法相端莊清秀,流露典型的女性優雅氣質
由於香火極為鼎盛,臉部被薰的特別黑,在地方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可想而知
也是旗山地區目前僅存的清代廟宇
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四日舉行大規模修復工程
請點選
↓ ↓
今年旗山天后宮古蹟重修完成新廟慶成謝土入廟後
並於壬辰年農曆十一月十二日舉辦二朝水火福醮暨七朝祈安清醮及大普渡之大型宗教活動
二朝水火福醮加上七朝祈安清醮
為期九天的九朝建醮活動難得一見
歡迎全國信眾共襄盛舉
壬辰年旗山天后宮整修芳名錄
龍飛門
鳳舞門
三川殿
聖旨匾
門神
尉遲恭
秦叔寶
道光二十四年立的「重修天后宮碑記」
道光四年重立的「嘉慶二十一年興建天后宮碑記」
天 井
運 籤
藥 籤
母聖顯祐
海天活佛
另一古董匾額「靈感護佑」,上書「御前鑾儀衛,內庭侍衛處左軍署守備李先生」
是皇帝禁衛軍官贈匾,已超過百年歷史
左廂奉祀 境主公
右廂奉祀 註生娘娘
旗山天后宮內有兩套千里眼、順風耳
因為第一對製作完成後發現做太小了,所以請別的師父重做一對,形成兩對的特殊景像
第一對千里眼、順風耳
第二對千里眼、順風耳
道光二年 ( 西元1822年)「坤德配天」匾額
下壇 虎爺將軍
中壇元帥
旗山天后宮媽祖的特色是軟身設計,有五尺八吋高,四肢關節可活動方便穿衣
(據廟方元老說,目前全國僅三尊軟身媽姐)